大数据和云计算的商业化应用起步比区块链早,目前已经形成了一定的市场规模,但是也出现了诸如大数据“杀熟”、个人隐私信息被倒卖或泄露等现象。这些负面问题在互联网、移动通信快速发展的今天,对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的威胁越来越大。应该说,如果没有良好的数据管理机制,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技术的发展也面临瓶颈。而区块链技术可以有效改变这一现状。

  我们生活在信息时代,在享受各种互联网服务之前,都必须先向一些服务商提交个人信息数据。随着互联网中各种数据的不断积累,我们的个人信息被暴露的风险也不断增加。大数据“杀熟”和某互联网首席执行官关于个人用隐私信息换取便利性的表态是近年来国内议论热点,随着网上、电信诈骗和电话广告推销越来越多,人们开始关注个人信息的保护。

  这是一个普遍问题。2017 年9 月美国四大信用评估机构之一的Equifax 的世界最顶尖防火墙被网络犯罪分子攻破,泄露了一亿四千三百万美国人的数据,基本上包括了美国的每一个成年人。泄露的信息包括姓名、社会保险号码、生日、地址,在某些情况下还包括驾照号码。更糟糕的是,约209 000 名消费者的信用卡号码和182 000 人的信用报告也被曝光。2018 年3 月17 日,脸谱网个人信息大量泄露而被用于操纵选民投票的事件被曝光。超过5 000 万用户信息数据, 被一家名为“剑桥分析(Cambridge Analytica)”的公司泄露, 用于在2016 年美国总统大选中针对目标受众推送广告。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来临,数据已经成为所有行业的核心价值。大多数机构采用的是数据集中存储,再利用防火墙进行保护。问题在于无论多么厚的盾牌总有被攻破的时候。据说全球500 强企业的服务器50% 以上受到过外来攻击。数据安全的形势很严峻,尤其涉及隐私的时候,让人感到不适。在一个中心化的数据存储模式中,一旦管理着广大用户数据的大公司服务器遭到黑客入侵,所有用户的资料都会面临泄露的风险。另外,数据存储工作还需要消耗大量的时间和人工成本,非常麻烦。

  利用区块链技术去中心化的特点,可以突破当下海量数据存储所面临的瓶颈。去中心化多节点分布式数据存储,可以大大提高安全性。用户不必担心数据泄露、丢失或被篡改。通过智能合约,还可以规定谁有权查看/ 调用数据,如果有人泄露了用户隐私也是可以追溯的,泄露者无法抵赖。

  目前大数据还存在掺杂不实、不良信息的问题。将这些不实信息筛选出来,要耗费很多人力物力。而用区块链存储数据则不会出现这种情况。区块链上的数据具有真实、有序和可追溯的特性,

  省去了从大数据中抽取有用数据并进行分类整理的工作。所以区块链技术还可以降低企业对大数据处理的门槛,而且能够让企业提取更多有利数据。

  数据价格的区块链标签

  数据是有商业价值的。数据的商业价值应该如何实现和分配,已经逐渐引起消费者重视。大数据产业的发展依靠的是通过获取、管理和处理数据,使得大数据企业拥有高增长率、多样化、海量的信息资产,从而具备包括更强的决策力和流程优化能力在内的核心竞争优势。大数据显然是个富矿,像谷歌、脸谱网等大型互联网巨头,利用其无可争议的优势地位掌控了大部分用户流量和数据,通过进行商业化运作,获得了巨大经济收益。根据麦肯锡对交通、零售、消费金融等7 个主要领域的估算,数据的流通开放每年带来的经济价值高达4 万亿美元左右。但是这些收益却几乎没有让贡献数据的用户获得任何收益,有些地方甚至出现了滥用大数据、侵害用户权益的问题。

  现在某些互联网服务企业已经习惯于在客户注册时要求授权取得客户个人信息。然后个别企业会利用用户提供的这些数据,把同样的商品或服务,以更高的价格出售给用户,实行价格歧视,这种“专宰熟客”的行为严重违背了商业伦理。再举一个例子,企业在收集用户大数据之后,对用户进行客户画像,推送相关广告,不仅广告费全部被相关公司赚取,而且让用户饱受商业广告侵扰之苦,这相当于把用户的东西抢走之后,再加价卖给用户。

  互联网不断产生的海量个人数据,属于我们每个人。现在被互联网服务企业拿去进行流量变现、用户变现和数据变现了。本来这些企业对用户大数据进行分类检索,提取有价值的信息,进而为用户提供便捷性服务,这种行为应该是双赢的,在企业采集到了有效的数据的同时,也让用户体验到了更好的服务。但是,很多企业在收集这些数据时是用户被动接受的,而且并没有告知用户会用在哪里,也没有征求用户的同意,更没有将这些数据商业化的收益与用户分享。甚至有的企业还要向用户收取服务费。这种完全不符合商业逻辑的侵犯客户权益的行为,可以通过区块链技术加以杜绝。